当前位置:首页 > 起名 > 正文内容

周公旦叫什么名字(周公旦摄政)

2023-10-31起名
有谁知道周公的真实姓名是叫什么?

周公姓姬名旦


正屋向南围墙大门向东北方向好不好?

他在文王时期受封周原,他是第一位周公,其后裔世袭周公之爵称。他是西周时期的政治家、军事家、思想家、教育家,被尊为“元圣”,儒学先驱。
伊尹为元圣,称孔子为至圣。后来人们称他为中国第一位贤相,尊他为元圣。
我也不清楚了,但伊尹是商朝人,公旦是周朝,应该元圣是伊尹吧,而且元圣祠是为伊尹而修的。但公旦是第一位周公。


关于周文王的第四个儿子周公旦

周公旦,姬姓,氏号为周,爵位为公,名旦,字不详(根据先秦的实际情况,男子不称姓,女子不称氏,故而不能将姓名连读)。出生年月不详,卒年不详,享年大约六十多岁。文王之子,排行第四,亦称叔旦,史称周公旦。他在文王时期受封周原,他是第一位周公,其后裔世袭周公之爵称。他是西周时期的政治家、军事家、思想家、教育家,被尊为“元圣”,儒学先驱。周文王的第四子,周武王的同母弟,母亲是太姒。因采邑在周,称为周公。武王死后,其子成王诵年幼,由他摄政当国。武王死后又平定“三监”叛乱,大行封建,营建东都,制礼作乐,还政成王,在巩固和发展周王朝的统治上起了关键性的作用,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。周公在当时不仅是卓越的政治家、军事家,而且还是个多才多艺的诗人、学者。其兄弟管叔、蔡叔和霍叔等人(学界也有观点认为仅仅只有管蔡二人)勾结商纣的儿子武庚禄父和徐、奄等东方夷族反叛。他奉命出师,三年后平叛,并将势力扩展至海。后建成周洛邑,作为东都。相传他制礼作乐,建立典章制度。其言论见于《尚书》周书诸篇,被尊为儒学奠基人,孔子最崇敬的古代圣人,《论语》中子曰:“甚矣吾衰也!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。”


周文王长子为什么称为姬伯邑考?周公旦为什么不叫周叔旦?

伯邑考和周公旦,是兄弟关系。都是周文王的儿子。周文王的十个儿子在史记上有记载,分别是:

长子伯邑考,次子武王发,管叔鲜,周公旦,蔡叔度,曹叔振铎,成叔武,霍叔处,康叔封,冄季载。冄季载最小。

先秦时期,“男子称氏,女子称姓”。“姓”和“氏”是有区别的。


“姓”字拆开:女、生,指血统。为了避免同姓通婚,女子名前冠以姓。

而男子的名前没有“姓”。如果这个人做官,前面就是官职名称;有爵位,就冠以爵位名或封地名;如果这些都没有,那就只能把自己的籍贯、住址、职业放在名字前面。

这些官职、爵位、籍贯、住址、职业名称,就演变为 “氏”。

比如,秦始皇当时被称作秦王政(冠以官爵),赵政(冠以籍贯)。但在当时从来没有被称过“嬴政”。

周文王几个儿子名字前面所加的“姬”姓,在当时是不存在的,都是后人加的。所以,伯邑考就是他的全名,并不带姓。这个确定下来之后,再看“伯邑考”是怎么来的。

古代取名,按照兄弟排行,长兄称“伯”,次兄为“仲”,接下来的都称“叔”,最小的称“季”。

所以,伯邑考的“伯”字,代表了兄弟中的排行。因为他是长兄。


最后是“邑考”的来历,要参考其他兄弟的名字。除了武王发、周公旦和冄季载,其他兄弟分别是:管叔鲜,蔡叔度,曹叔振铎,成叔武,霍叔处,康叔封。

这里有个规律就是,前面第一个字是封地,中间的“叔”字是兄弟排行,最后的字才是自己的名字。例如,管(封地)叔(排行)鲜(本名)。

伯邑考去世前,没有得到封地,所以作为排行称谓的“伯”自然排到最前面。作为本名的“邑考”也随之顺延。

与其命名最接近的是“曹叔振铎”。如果当时这个兄弟也是去世前没有得到“曹”这块封地,那么他的名字很可能就叫做“叔振铎”。

但以此类推,为什么明明应该被称作“周公叔旦”的姬旦,不叫周叔旦,或者是周公叔旦呢?


这要先把“周公”这个概念解决,就明白了。

“周”指的是周王室所在地。作为诸侯国的周,以及作为朝代的周,都是这个意思。但这就很奇怪。周武王是周朝的统治者,怎么会再封一个同样叫做“周”的公爵呢?这在历史上也是罕见的。比如唐朝皇帝统治之下,没有唐公。隋朝没有隋公。只是在东汉末年有一个“安汉公”王莽。可那已经是王莽要当皇帝的前奏了。

但周朝情况特殊,在周武王去世时,周成王还年幼,不能处理政务。所以由辅佐过文王、武王两代君主的姬旦来摄行王政。“周公”这样一个超高的爵位便落在了姬旦的头上。但是,对于周公也是有制衡措施的,那就是召公。

周公为正,邵公为副,两个公爵世代作为辅佐周王的中央大臣,而不是地方诸侯。

实际上,如果没有得到这个爵位之前,周公旦就应该叫做“叔旦”。只是因为地位显赫,远远高于其他诸侯的“侯、伯、子、男”爵位。所以,周公叔旦中间的象征兄弟排行的称谓,也取消了。

这从武王姬发的名称,也能反应出来。按说,作为次子应该叫做“仲发”。但因为被立为太子,便把“仲”字去掉,不再被称作“武王仲发”,而是直接称作“武王发”。这道理是一样的。



周公旦敬天保民思想及意义

周初统治者的新认识:认为“上天”只把统治人间的“天命”交给那些有“德”者,一旦统治者“失德”,也就会失去上天的庇护,新的有德者即可以应运而生,取而代之。因此,作为君临天下的统治者应该“以德配天”。
统治者要恭行天命,尊崇天帝与祖宗的教诲,爱护天下的百姓,做有德有道之君。
用“德教”的办法来治理国家——通过道德教化的办法使天下人民臣服;
在适用法律、实施刑罚时应该宽缓、谨慎,而不应一味用严刑峻罚来迫使臣民服从。
即要求君臣上下父子兄弟都按既有的“礼”的秩序去生活,从而达到一种和谐安定的境界,使天下长治久安。
周初期统治的基本政治和基本的治国方针;
从而为以“礼法结合”为特征的中国传统法制奠定了理论基础。


历史人物-周公旦大家了解多少

周公旦:姓姬,名旦,亦称叔旦,周代第一位周公。西周时期的政治家、军事家、思想家、教育家,被尊为“元圣”,儒学先驱。周公旦的功德大致有四:一是辅助武王得天下,二是代理成王治天下,三是参与了制定周礼,四是从无野心。


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。

版权声明:本文由光合发布,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。

“周公旦叫什么名字(周公旦摄政)” 的相关文章

周公旦知乎(周公旦摄政)

周公旦知乎(周公旦摄政)

而师尚父为首封,封尚父于营丘,曰齐。封周公旦于曲阜,曰鲁。是什么意思?周武王怀念以前的圣明君主,于是把焦这个地方封给神农之后,把祝这个地方封给黄帝之后,把尧的后人封到蓟地舜的后人封到陈地大禹的后人封到杞地,然后封各个功臣谋士,而姜尚是第一个被封的人,把营丘给姜尚,称作齐地,把曲阜给弟弟周公旦,称作鲁...

周公旦历史故事100字,周公旦摄政的故事

周公旦历史故事100字,周公旦摄政的故事

关于西周圣人周公旦的故事?西周初年,我国历史上出现了一位著名的圣人周公旦,他是周文王的次子,周武王的弟弟。周公旦很有仁德,在当时享誉九州,百姓们都很信服他。后来,周武王驾崩了,新继承的周成王还在襁褓中,根本无法管理国家。周公旦担心天下没人管理会出现祸乱,他就登上天子位代替周成王掌政了。后来,有人在国...

周公摄政的故事概括(周公摄政时间)

周公摄政的故事概括(周公摄政时间)

周公是谁周公(?-约前1095)姓姬,周武王之弟,亦称叔旦。因以周地(今陕西岐山北)为其封地,胡称周公,是西周初期的著名政治家、思想家。 辅佐武王灭商。武王死后继承王位的成王年幼,由叔父旦摄政。平定管蔡与武庚叛乱,营建洛邑作为东都。相传他制礼乐,建立典章制度,主张“明德慎罚”。所封采邑在周,称为周公...

中国通史第10集周公摄政简介,周公摄政时间

中国通史第10集周公摄政简介,周公摄政时间

周公辅政之后去了哪里?周公从成王十三岁到二十岁,代理天子职权。日子就这么一天一天过去,终于姬诵顺利接位了,那么周公呢,他怎么样了?没有人知道,因为没有记载,怎么这么重要的人物在天子一归位后就没有记载了呢?正史上只记载着成王成年以后,周公就还政给他。《尚书·周书》中有《无逸》、《多士》篇,据说就是周公...

周公摄政主要内容,周公代成王摄政是什么意思

周公摄政主要内容,周公代成王摄政是什么意思

上下五千年之周公辅助成王的读后感周公原名周公旦,周武王的弟弟。在武王建立周王朝两年病死后,辅佐周成王,从成王十三岁到二十岁,代理天子职权,一心朝政,忠心不二。排内忧,征外患,巩固了周王朝的统治,并给“成康之治”奠定了基础。周公摄政的翻译原文:其后武王既崩,成王少,在强葆【通假:同“襁褓”】之中。周公...

周文王和周公旦,周公旦儿子

周文王和周公旦,周公旦儿子

周文王和周武王分别是谁?什么关系?周文王姬昌(前1152年-前1056年),姬姓,名昌,周太王之孙,季历之子,周朝奠基者。周武王姬发(?-前1043年),姬姓,名发,周文王姬昌嫡次子,西周王朝开国君主。两人是父子关系,周文王是周武王父亲,周武王是周文王嫡子。扩展资料:姬昌勤于政事,广集人才,许多人才...